浙商银行(601916.SH、2016.HK)再收监管罚单!
日前,因贷款“三查”不到位、金融产品销售行为不审慎等违规问题,浙商银行温州分行被罚款135万元。据统计,2025年以来该行罚没总额已升至2681万元,远超2024全年,最大单笔罚金达1680万元。频遭重罚是否暴露内控合规漏洞?截至发稿,浙商银行未予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罚单激增之际,浙商银行业绩正深陷低迷。2025年一季度该行营收下滑7.07%,营收、净利润增速创上市以来新低。
再领135万元罚单
年内累计罚没超2680万元
8月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温州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行因贷款“三查”不到位、金融产品销售行为不审慎、绩效考评指标设置不合规,被罚款135万元;相关责任人陈伊凡、周慧、张岑被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浙商银行曾因信贷业务不规范、虚增存贷款、员工行为管理缺失等问题累计收到几十张罚单。
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截至8月4日,浙商银行(含分行)累计收到15张罚单,罚没金额达2681.21万元,已远超2024年全年。最大罚单是1月27日上海监管局向浙商银行开出1680万元的巨额罚单,指出其15项违规行为。
关于内控合规等问题,风口财经记者联系到浙商银行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未予回应。
公开资料显示,浙商银行是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业,总部设在浙江杭州。2016年3月,浙商银行在港交所上市;2019年11月,公司成功登陆上交所。
去年以来,浙商银行业绩压力凸显。2024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76.50亿元,较上年增长6.19%;归母净利润为151.86亿元,较上年增长0.92%。尽管实现“双增”,但其净利润增速跌至近4年最低点。
2025年一季度,浙商银行归母净利润仅同比增长0.61%,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07%,两项关键财务指标增速均创上市以来(2016年)新低。
当业绩滑坡遇到罚单激增,浙商银行的经营模式正遭受拷问……
行长、董事长新变动
员工人均薪酬二连降
近期,浙商银行行长、董事长等职位刚刚发生过变动。
7月8日,浙商银行发布“关于行长任职资格获监管机构核准的公告”,公告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核准陈海强的浙商银行行长任职资格。
不过,就在该公告发布2天后,该行又发布了董事长辞任的消息。7月10日,浙商银行发布“关于董事长辞任的公告”:陆建强因到龄辞去该行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及H股授权代表职务。
公告显示,陆建强原定任期到期日为2027年8月8日,实际离任时间为2025年7月9日,比原定任期到期日提前了2年多时间。
浙商银行年报显示,2024年,陆建强从该行获得的税前报酬为114.36万元,陈海强为131.90万元。
此外,风口财经记者注意到,2024年末,浙商银行员工总数达25226人,较2023年增长10.18%,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人均薪酬连续2年下降,呈现“增员不增薪”。
浙商银行员工薪酬主要体现在利润表中的“业务及管理费”栏中的“员工成本”。“员工成本”细化为工资奖金以及社保、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及培训费等项目,其中“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属于通常所说的员工工资,其他细项则统称为福利。
按照等效人力(年初、年末员工数量均值)计算,浙商银行人均薪酬连续两年下降,2024年较2023年同比减少3.64%至约39.57万元。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张亭旺)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