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网络文章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虱子为何盛行,而如今却鲜见的现象。这个话题真让人好奇,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对于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人来说,虱子几乎是家常便饭。那个时候,虱子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困扰,它们像三大“金刚”一样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头虱、体虱和阴虱,成了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几乎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它们的身影,尤其是在冬季,常常因为痒痒而不自觉地抓头或者挠身,似乎这就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标配。现在想来,可能90后已经没有这种体会,但80后们大多数人仍然有幸(或不幸)赶上了那段“虱子横行”的历史。
下面来看看80后们是如何通过山歌来表达他们对虱子的记忆和情感的——
展开剩余82%清泉(教师):
每当回想那些年,身上总能捉到虱子玩。那时,我们把它们用细线绑起当作牛耍,甚至会高声喊着它们的名字,一天到晚热闹非凡。小时候脱下衣服,站在床旁看,衣服上那群“蚂蚁”正在忙着赶集。它们有黑的、花的、灰白的,尤其当一掐,它们发出的声音像鞭炮一样响亮。虱子似乎真的很会享受生活,专门吸取我们的血液,肚皮鼓鼓的,红得发亮,一旦躲进角落,就再也不出来。
胡燕林(餐饮老板):
曾记得衣角处的线缝,一掐就能挤出一大窝虱子。甚至有时候,拿到火上烤,就像炸豆子一样,噼啪作响。那时候的头发总是像棕篼一样蓬松,虱蛋也藏其中。当你掐掉一只,它就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虱子还会在头发里荡来荡去。那些年,虱子陪伴着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它的记忆,尽管那时生活艰苦,偶尔想起,却也不禁微笑。
龙敏(医生):
每当谈到虱子,我总觉得它们简直是麻烦的代名词。那时的虱子,不管你如何清洗,总能找到机会咬你一口,毫不怜惜,毫不羞耻。即使你洗得再勤,它们也依然喜欢潜伏在你的头发中,不分场合、时间,随时准备进攻。记得曾经有一个姑娘,因为虱子的问题而感到尴尬,不能笑出声,而我,和虱子却是亲密无间。它们可真是戏弄你,让你无可奈何。
春奇(人名):
曾经我以为,虱子就是我的爱情伴侣,尽管它们不体面,但它们陪伴了我的青春。可惜那段日子已成为往事,回想起来,心里竟有些复杂的情感。虱子如同爱情,带着刺痛,却也带着深深的记忆,带着“恨”与“爱”的交织。它们往往只咬最硬的部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如今,当我再想起它们,心中只有怀念和一些痛感。
刘春奇(公司职员):
那年离开学校前往贵阳,我被迫进入煤吧塘,白天挥锄打天下,夜晚则与虱子斗智斗勇。那时候,虱子简直是无孔不入,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可能是它们的目标。想起那些日子,虽然生活艰苦,但也有过欢乐,那些虱子的故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它们最喜欢躲在人群里,趁着你不注意时偷袭,偶尔甚至躲进了美女的发间,搞得人无比尴尬。
邓光(公司职员):
在我小时候,虱子简直肆无忌惮,爬满了我的头,四处游走,梳子一掠,便发出“噼啪”的声音。每当虱子疯狂滋生时,村里的人们会拿出敌敌畏来解决它们,连一瓶敌敌畏都成了稀缺物资,大家轮流使用。那时,我们的衣物也极为简陋,常常一季只有一两件,换洗的机会少,虱子就有了生存空间。
李雅西(航空公司职员):
那时候,虱子总是栖息在头发里,根本没人在乎它们的存在。虽然大家都很勤劳,常常用篦子除虱子,但它们总能逃过一劫。即使你买了敌敌畏,它们也能巧妙地隐藏,直到你想彻底清除时,它们早已得逞。
看到这些描述,你是否也开始感觉身上的皮肤有些痒了呢?哈哈,真是让人忍不住联想到那些过去的日子。
那么,为什么那时的人们总是被虱子困扰呢?有网友认为,这是因为那个年代生活艰苦,衣服少,换洗不及时,才让虱子得以肆虐。除此之外,还有网友说,虱子是个神奇的物种——“有一年,我儿子的头上长了很多虱子,但我们洗头洗得很勤,实在弄不懂为什么。没想到,过了几天我爸爸摔断了腿。” 真是神奇的说法!
还有人说:“我爸的裤子上突然长了许多白色的虱子,简直让人发麻,结果第二天我奶奶去世了。” 看来这些虱子的出现,仿佛和不幸的事情挂钩,简直像灵异事件一样。
不过,从科学的角度来看,70年代至80年代虱子泛滥的原因,的确跟那时的生活条件有关。那个年代,人们的个人卫生意识较低,衣服少,换洗不及时,再加上频繁的体力劳动,洗澡和洗头的时间间隔较长,给了虱子足够的时间去繁殖。虱子不仅靠接触传播,而且一旦与有虱子的人长时间接触,便很容易感染上。再加上当时人们衣物不多,换洗频率低,虱子有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至于今天,大家的卫生条件大大改善,洗澡、换衣也更频繁,生活质量提高,虱子的生存环境得不到保障,所以它们不再是生活中的常见之物。有些人还开玩笑地说,现代人“没人味”,虱子自然也不再青睐我们了!
科学的解释或许是这样,但不可否认的是,虱子曾经是那个时代的无奈见证。你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发布于:天津市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