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专题报告暨意甲买球官网高济宇有机化学前沿讲座

发布时间:2013-05-08浏览次数:3718

题   目: 利用活性小分子探索细胞死亡的分子作用机制

报告人: 雷晓光 教授

单   位: 天津大学,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时   间: 2013年05月13日(星期一)上午10:00

地点: 化学楼三楼报告厅

联系人:俞寿云(yuhsouyun@nju.edu.cn)

摘要:
      细胞死亡是最重要和普遍的生命现象之一。目前我们所认知的细胞死亡的两种主要方式是:细胞坏死(necrosis)和细胞凋亡(apoptosis)。对于细胞死亡的非正常调控被证明与包括:癌症,代谢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因此对于细胞死亡分子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和研究相关调控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创新药物研发领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利用活性小分子作为化学探针,通过化学遗传学方法,针对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分子作用机制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且寻求开发出更为有效的对于细胞死亡的调控方法。近期我们首先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high-throughput screening,HTS)获得了一个对于细胞坏死有特异性抑制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Necrosulfonamide(NSA),进而通过利用化学生物学研究手段,成功地找到了该小分子化合物的作用靶点:一个名叫MLKL的蛋白。进一步研究首次证明MLKL蛋白在细胞坏死通路中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1此外,我们最新报道了通过化学生物学方法所发现的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 5, DR5)的第一个小分子激动剂Bioymifi以及对于该化合物促进癌症细胞凋亡的功能研究。2 细胞凋亡一般分为细胞外途径和细胞内途径。细胞内途径是在线粒体水平启动的细胞死亡, 细胞外途径是通过位于细胞膜的死亡受体传导的细胞死亡信号而引起的细胞凋亡途径。因此,作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报道的第一个死亡受体DR5的小分子激动剂, Bioymifi可以作为重要的工具分子被用于研究细胞凋亡的分子作用机制。同时它的发现也为进一步针对TRAIL通路设计与开发新颖高效的小分子抗癌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